新加坡設計周上,一場自下而上的大型聚會誕生瞭

公司團體服
T恤
團體服訂做
台北團體服
台中團體服
2018年的新加坡設計周,呈現出瞭與以往不同的姿態。這場遍佈全城的大型設計慶典由新加坡設計理事會主辦,今年走到瞭第五個年頭。到2025 年之前,新加坡設計周都有一個看起來很大的目標:讓設計驅動新加坡經濟創新,讓城市變得更加可愛。在這個目標之下,這一屆設計周在傳統的核心活動SingaPlural和國際傢具展之外,新增瞭不少內容。比如首次發起的三日論壇 Brainstorm Design,邀請世界各地各個領域的創意人士進行分享演講;在荷蘭村的社區營造活動,以及與國傢遺產局共同打造的城市漫步設計之旅。另外,今年的活動的參與者更多瞭,內容也更多元。全城共有 90 多個組織、個人聯合設計周舉辦活動,意大利大使館也趕在 3 月 5 日至 6 日間開展瞭 Open House。盡管新加坡設計周顯得熱鬧非凡,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新加坡設計仍是面目模糊的。這個獨立歷史隻有 50 多年的國傢,沒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也沒能形成引人追捧的鮮明風格。新加坡設計理事會的現任執行董事 Agens Kwek 把新加坡的設計比喻為“一種獨特的混合,混著創造性、商業和公共政策”。對於新加坡如何實現設計驅動,她的回應是,“希望看到每個人都具有基本的設計能力”。在今年設計周中規模最大的社區活動“區域&設計對話——荷蘭村”(DDDHV)上,這塊原本藏在新加坡國傢植物園背後、被大學校園環繞的區域,成為瞭新加坡想讓設計真正融入城市的一個縮影。為期十天的荷蘭村大型快閃活動裡,你能看到的不止設計師、藝術傢,更多的是普通居民的參與。在集美花園(Chip Bee Garden)的一條街上,有十間閑置的民居被改成瞭快閃店,裡面的內容豐富多樣,有美食、展覽、潮牌、藝術、音樂現場和工作坊。在自由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中,陌生的人們手持冰淇淋甜筒親切地交談,就好像藝術、創意、時尚和設計,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樣。

之前談起荷蘭村,很多新加坡人首先會想到的是美味的多國料理、人聲鼎沸的酒吧以及兜售各類制作精良的小玩意兒的店鋪。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樣,荷蘭人最早來到這裡建立社區。不過,荷蘭村的名字其實是為瞭紀念該地區的早期居民——Hugh Holland,他是一位在當地備受尊敬的建築師。但荷蘭村現有的建築風格卻不是由荷蘭人奠定的。50 年代,英國軍隊在荷蘭村建立瞭黑白色相間的半獨立式露臺房屋。漸漸地,荷蘭村開始吸引更多來新加坡的外籍人士,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來自上層社會。過去的三十年間,這塊地區以高檔住宅區而聞名,為瞭迎合富裕人群,各行各業開始繁榮起來。在這裡的商店裡能找到昂貴的進口美食產品和國際學校制服。居住在荷蘭村的人說,離開瞭多樣性,荷蘭村就什麼也不是。隨著西方文化湧入,荷蘭村成瞭新加坡時髦生活方式的搖籃。這裡建起瞭第一批風格獨特的酒吧、咖啡館,在 90 年代興起瞭一股高檔素食餐廳的新潮流。再到後來,發生在荷蘭村的故事就和每一個在擁擠的現代化進程中感到迷失的社區一樣。荷蘭村地鐵站開通,“波西米亞風情街”的名號越來越響亮,原本矗立在村落間的風車被購物中心取代,荷蘭村迎來瞭一批又一批觀光客。像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作為旅遊目的地的荷蘭村越發熱鬧。但社區內彼此間的吸引力卻在減少,一直以來維系著整個社區的那種熟絡感逐漸消失,社區裡 300 多戶居民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擴大。

Holland Village Neighborhood

在荷蘭村住瞭 12 年的 Justin Long 覺得納悶。他看到兩歲的兒子常常和鄰居朋友們在一起開心地玩耍,而他本人和鄰居之間卻沒什麼聯系。似乎是大人之間總是礙於陌生,小孩子卻有著迅速建立友誼的神奇魔力。他想,“有沒有一件什麼事,能讓大傢產生交流呢”。去年十月,Justin 在看到新加坡設計理事會發佈的社區設計活動招募事項後,瞬間有瞭主意。這項招募為瞭配合來年的設計周展開,主辦方新加坡設計理事會扮演著提供支持的平臺角色,面向全新加坡的社區和設計師或組織公開招募,不限定活動主題或方式。Justin 決定以設計周為契機,在荷蘭村舉辦一場活動,讓設計融入生活,也為鄰裡交流創造機會。由 Justin Long 策劃的“區域&設計對話——荷蘭村”在 3 月 9 日提前開幕。當天,分散在街道兩旁的這十間屋子,每一間都被刷成不同的顏色,門口掛著一面特別設計的小彩旗歡迎來客。入駐房間的設計師們精心佈置瞭門前的小庭院,使之擁有不同的個性。

Say Hi To_House

進入活動區的第一間房屋,叫 Say Hi To_House。它的策劃者是來自法國的創意機構 Say Hi to_,他們擁有同名的在線雜志。策展人 Kristen de la Vallière 把屋子佈置成瞭一件小型展廳,裡面展出瞭十位設計師的作品,包括去年曾亮相 SingaPlural 展的Dazing Feels Good(DFG)黑色鋼管制幾何傢具,新加坡本土設計師 Olivia Lee 曾出展過米蘭設計周的地毯等等。在位於 Say Hi To_House 二樓的一間屋子裡,旅行租衣公司 Gibbon 的創始人 Joanna Chen 在熱情地向來客介紹公司的業務。通過與旅行目的地的服裝公司簽訂合約,為旅客提供當地租衣服務。Gibbon 想解決旅行中的行李負擔,從而把旅行變得更簡單。目前,Gibbon 的租衣服務已經拓展至阿姆斯特丹,每天花上 22 歐元,最高隻收取三天的費用。Gibbon 會寄送一整套衣服到事先預定好的地址,客戶在離開之前隻需要把衣服裝進 Gibbon 提供的袋子裡,就會有人來回收。此次來到荷蘭村設計周,Joanna Chen 設計瞭一些有趣的“告示”——機場發現瞭一群赤身裸體的人,原來是有 Gibbon。Joanna 希望通過像這樣的展出,得到更多人們的想法:你想怎麼穿?一樓的傢具設計第二間房屋裡是一場專門為孩子舉辦的展覽。策展方是兒童雜志eyeyah,它的創辦者 Steve Lawler 和 Tanya Wilson 移居新加坡十多年。 這本雜志與多位藝術傢合作,旨在以生動、可愛的藝術插圖的形式,教她們認識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手機上癮的危害、環境和社會問題等。在展覽現場,eyeyah展示瞭來自 30 多位藝術傢的創作,他們被裝在畫框裡,用來裝點屋子,也被印成兒童 T 恤,一排排地掛瞭起來。

House of Eyeyah

已經舉辦過五屆的新加坡本土潮流盛會 Sole Superior,在荷蘭村設計周上開瞭第一傢快閃店。名為 Sole Superior’s Party 的屋子裡,擺放著球鞋、滑板、棒球帽,還有過去五年裡 Sole Superior 與 XLarge、FIN、Novesta 等品牌的特別合作款單品。

Sole Superiors Party

另一間名叫 Runway 的房屋,變成瞭新加坡新興設計師品牌對外展出的平臺。這裡聚集瞭女裝品牌 Waiyang、Ametsubi,男裝品牌 biro,還有主打環保的配飾品牌 Heads of state Millnery 和 Just Gaya。在設計周活動期間,這些品牌還舉辦一些互動性更強的工作坊,新加坡新銳插畫師 MessyMsxi 就辦瞭用水性顏料創作植物和自然景觀的兩場活動。

The Runway

在看完瞭潮牌和設計師服裝後,The Lounge 想展示“如何擁有更好的生活”。它帶來瞭一些由新加坡設計師創造的生活方式品牌,比如英國傢居洗護品牌 The Gentle Label 其實是新加坡設計師創辦的,還有植物香氛品牌 Candles of Light。二樓的 The Fragment Room 則想讓人盡情地釋放壓力,它在入口處擺瞭一箱子玻璃瓶和陶罐兒,付上一新幣,就可以挑一個拿進去裡面的木制房間,把它砸爛。

The Lounge

The Library 是一間稍顯安靜的屋子,它由設計周另一場展覽 Out of Print 的策展方 Sing Lit Station 策劃,房間的一樓與當地著名的獨立書店 Basher Graphic Books 聯合佈置瞭一間閱覽室,可以看書也可以買書。二樓則是“作傢的房間”,活動期間的每一天,都會邀請不同的作傢前來居住,來客可以與他們閑聊,提出任何問題。

The Library

The Playground 可能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間屋子。在進入屋子前,訪客需要穿過一個用線繩搭起來的小迷宮“String Maze”,迷宮尺寸專門為小孩子打造,萬一過程中不小心碰到“機關”,就會被纏住。這裡還會舉辦各類不同主題的工作坊,比如做兒童教育的機構 Saturday Kids,用遊戲教小朋友們瞭解編程知識;Inez Designs 帶來瞭手工工作坊,歡迎傢長帶小朋友們一起來玩。

The Playground

最後還有 The Stage,這個本土音樂的舞臺聚集瞭新加坡的音樂傢和藝術傢,每天都有現場演出。在它二樓有間很特別的餐廳,桌面上裡面擺著刀叉,但盤子裡裝著的卻是耳機、磁帶和 MP3。

The Stage

The Kitchen 則是一間很“好吃”的屋子,有當地街頭小吃和本土食物的快閃店,也有一些連鎖品牌的參與。比如哈根達斯用花朵佈置瞭二樓的其中一間屋子,在這裡售賣最新口味的冰淇淋筒。在現場的哈根達斯的品牌宣傳負責人介紹,哈根達斯選在這裡做活動,重點是宣傳新一季的冰淇淋,展示來自不同設計師的包裝設計。

The Kitchen

開幕之後的第一個周末,這條街區迎來瞭 9998 名訪客。Justin 與荷蘭村周邊的 30 多個商傢達成合作,在活動期間發放一些促銷和折扣,制作定制款咖啡、蛋糕和甜點。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其它 16 戶居民也自發地參與瞭進來,鄰居的孩子們在自傢門口賣檸檬水、蛋糕和烘焙,也有的在車庫賣藝術品。活動的效果超乎預期,Justin 把它稱作是一次“自下而上”的民間運動。理由是,它雖說是新加坡設計周的一部分,但從內容、組織者再到參與者都是自發形成的,新加坡設計理事會並沒有劃出條條框框。這也是 Justin 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大型活動。作為創意機構的創始人,他和 Jerry Goh 在 2006 年創辦瞭 HJGHER,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品牌設計、策劃和室內設計等創意工作。初次進入設計領域時,Justin 形容新加坡設計尚處於“嬰兒時期”。和大多數新加坡設計師一樣,他們在學習瞭解自己的文化,瞭解未來還可以做什麼。到瞭 2009 年,HJGHER 推出一本名為Underscore的雜志,它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時尚、設計、創意產業的相關內容。因為做Underscore的關系,Justin 得以結交瞭 500 多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創意工作者,這次活動的參與者,幾乎都來自他的朋友圈子。荷蘭村計劃中,Justin 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時間。從策劃方案贏得招募到活動開幕隻有短短三個月,他需要去構思、計劃、實施和執行所有的事情。從和政府討論確認方案,到現場需要多少桌子、椅子和食物,這些都要安排妥當。盡管大多數工作都需要自己完成,Justin 更願意把這場活動歸功於多種力量的協作。起初,Justin 接手這十間屋子時,裡面空空如也,連空調都沒有。盡管房子隻租一個月,活動期間隻有十天,他也不得不自掏腰包購置瞭一批空調以抵抗炎熱的天氣。後來他去找房東,也就是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商量,對方告訴他撤離的時候空調就不用再拆瞭,這筆費用由政府來資助。具體籌劃荷蘭村活動的思路和做雜志類似。Justin 先是在荷蘭村內集美花園的一條街上找到瞭十間閑置的房子,然後挨傢挨戶地去征求這條街上的其它 79 戶居民同意。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在每一間房子裡填充內容,讓它們各自有一個不同的主題,就像是雜志的不同板塊一樣。Justin 希望這些活動必須親民,還要豐富,最好是“有吃的、喝的、玩的”,這樣才能讓大傢都能真正地樂在其中。“就好像是我們帶大傢一起參加瞭一個大型派對”,他說,“就是這樣”。還想看更多設計資訊、設計新聞?請瀏覽文創資訊設計頻道

source:http://news.vsochina.com/design/5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