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羅斯加德:打造標志阿夫魯戴克大堤

制服由荷蘭設計師和創新者丹·羅斯加德及其團隊打造的設計創新項目標志——阿夫魯戴克大堤正式面世。這座具有傳奇色彩、長32 公裡的大堤建於1932 年,由人力建造而成。在歷經瞭近 85 年的風雨之後,這座大堤需要進行徹底的翻新。受荷蘭政府之托,羅斯加德鞏固瞭阿夫魯戴克攔海大堤標志性的價值。從今往後,大堤上所有的設計都將在日落之後免費向公眾開放。風鳥(Windvogel)和發光的自然(Glowing Nature)將展出至2018 年1 月21 日,光之門(Gates of Light)是一個長期裝置。丹·羅斯加德:“阿夫魯戴克大堤是荷蘭銳意進取和創新的一部分。我們靠水而生,與水搏鬥,盡力實現一種新的和諧關系。而阿夫魯戴克大堤則是我們水利系列項目天後級的作品。我們在大堤上加入瞭光線和交互,讓大堤變得更加美麗並在人與景觀、黑暗與光亮、詩意與實踐之間形成瞭新的關聯。將大堤視為水中的一道32 公裡長的禪之直線是一種獨特的體驗,應該讓更多的人前來觀看。”Michele Blom:這些設計強調瞭阿夫魯戴克攔海大堤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也增強瞭它的國際聲譽,讓它成為荷蘭水利工程、創新以及荷蘭設計的一張國際名片。政府在可再生能源、自然開發和經濟領域提供瞭機遇,這讓我感到很自豪。“一個生活於此的民族構建瞭他們的未來。”自1932 年來,這些話語就被鐫刻在由Willem Dudok設計的阿夫魯戴克紀念碑上。這些代表瞭一個國傢偉大成就的文字現在成為瞭羅斯加德的靈感之源。經過3 輪設計,大堤以能量和光亮之源的形式展現瞭大自然的力量,同時也展示瞭未來綠色景觀的樣貌。光之門:大堤充滿未來感的全新入口光之門讓建於1932 年的60 個仿佛紀念碑一般的水閘大門重新恢復瞭往日的榮光。這些最初由Dirk Roosenburg(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 的祖父)設計的結構被完全修復。水閘大門表面上的小型棱鏡會反射車輛前燈發出的光線,從而照亮這些結構的獨特輪廓。如果路面上沒有車輛,那麼就沒光線會照到結構上。這種利用光線的方式無需能源,也不會造成光污染。利用制服訂做逆反射的靈感來自對蝴蝶翅膀反射光線的研究。紀念碑般的建築上亮起的發光線條構成瞭個充滿活力的入口,好像司機正穿行在科幻小說般的場景中。這是一個未來主義和能源平衡設計的具體范例,它符合政府的政策,即到2030 年讓荷蘭全國的公路都采用能源平衡設計。風鳥:智能風箏上帶有專門設計的發光線纜,能夠產生高達100千瓦的電力,能夠為200戶人傢提供電能。該項目是為瞭向於2014 年逝世的宇航員Wubbo Ockels 致敬。他生前希望能在阿夫魯戴克大堤上使用這項發明。現在,羅斯加德將實用主義與詩意結合,幫助實現瞭他的夢想。通過與設計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進行合作,這些智能風箏能在天空中停留較長時間並尋找最佳風力。一條纜線將風箏與地面站臺相連。風箏線會借助最佳風力來回擺動,像自行車上的電動機一樣發電。羅斯加德在設計風箏纜線時采用瞭專門開發的玻璃纖維,既結實又輕便,讓發光纜線呈現出一種翩翩起舞的景觀。風鳥被作為綠色能源范例在大堤上進行測試,在大堤的水平線條之上形成垂直線條,構成一幅獨特的景觀。發光的自然:人、生物與科技之間的獨特交互方式,在阿夫魯戴克大堤上展現出最原始的自然之美。這個交互式、充滿神秘感的展示以活的發光藻類為特色。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微生物之一。這些單細胞海藻需要在完美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的維護和照顧。隻有這樣,它們才會在被觸碰時發出較長時間的自然光亮。這些海藻也是我們循環經濟的基石。我們以這種方式從大自然中學到瞭面向未來、全新的能源和照明解決方案,例如公共照明。隻有在阿夫魯戴克大堤的一處歷史悠久的地堡中才能觀賞到。關於丹·羅斯加德設計師與創新者丹·羅斯加德憑借其創新的視野以及交互項目享有國際知名度。這些項目將人、技術和空間相結合,打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虛擬洪水、智能公路和霧霾凈化塔;羅斯加德和他的團隊將技術從繁雜的數字中提取出來,用其來探索、觸發各種解決方案,改善都市環境中的日常生活。《紐約時報》將羅斯加德稱為‘擁有商業計劃的嬉皮士’。《福佈斯》和Good 100 將羅斯加德譽為創意先鋒。世界經濟論壇也將他稱為年輕全球領袖。企業團體制服他的作品已經在各地展出,包括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立博物館、倫敦的設計博物館和泰特現代藝術館以及全球各地的公共空間。問:我瞭解到阿夫魯戴克大堤可以說是荷蘭國寶級建築,尤其是那句“一個生活於此的民族構建瞭他們的未來”說明荷蘭是一個很註重清潔能源的國傢,能介紹一下這個大堤的歷史麼?丹:這個大堤已經有85年的歷史,1932年由荷蘭建築師Dirk Roosenburg設計建立的。因為荷蘭的地勢地域海平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攔海大堤阻攔海水,我們的民族靠水而生與水搏鬥。它的意義就像是中國的萬裡長城,是荷蘭這個國傢賴以生存的關鍵!我這次的三個作品目的就是要讓這個攔海大堤重返當日的榮光!問:我們來說一下您這次的作品吧,光之門最經典的設計就是光源反射達到一種科幻的效果,這樣既能節省能源也能產生一種意境,您是源於什麼初衷做出的這個作品呢?丹:在這個作品中,我拒絕使用需要消耗電能發光材料,因為這樣會有很大的成本,比如刮風、下雨都有可能讓裡面的電路系統造成損壞,而且還需要一定的電能供應它們發光。既消耗能源,又需要日常維護不環保也不節能。我們需要一個對環境友好的材料,就是在沒有汽車通過的情況下盡量保證黑暗。反射材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有汽車通過的情況下才會有光線的出現,也滿足瞭這個設計的功能,這個靈感來源於蝴蝶翅膀對於光線反射的研究,也是一個來源於自然的設計。問:再來說說風鳥,這個設計有趣的是用風箏發電與傳統發電風車有很大區別,那您是怎麼保證其穩定性,並且讓其發電效率有保證呢?丹:這個設計主要是為瞭致敬於2014 年逝世的宇航員Wubbo Ockels,他生前希望能在阿夫魯戴克大堤上使用這項發明。為瞭讓這個設計穩定,我是用瞭玻璃光纖作為風箏的引線這樣就能保證風箏不會被吹走,而且在在導線下部也有一個發電機,風箏隨著電線的牽引保證電力輸送,根據風力大小可以提供20kW至100kW的電功率。而且風箏也是中國的一個發明,我們希望在未來這個作品可以在長城上展出。問:發光的自然,這個作品則應用瞭生物材料,是一種發光的藻類。這是一種什麼生物呢?如何保證它大學團體服能和人們進行交互?丹: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嘗試用生物材料制設計的光藝術作品,這種藻類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在水裡就像是草坪一樣生活。我們平時用各種營養液和維生素養殖它們,讓他們保持生機,這樣當他們被觸碰的時候就會發出淡藍色的光,與人們進行交互。我相信在今後這是最節能的發光材料,可以為設計提供更多的靈感,或許可以變成未來街道的光源。問:還有你現在在中國已經建立瞭幾個霧霾塔,實際上這個作品已經在中國備受關註,尤其是您將收集好的霧霾成分做成裝飾品,您對這個作品在中國投放的效果有什麼看法麼?丹:霧霾塔應該是一個成功的作品,我們在北京、天津都有過這個裝置的展覽,我當時希望的是即使在污染物裡面依然有可以利用的成分,所以我就通過霧霾收集塔這個裝置吸收霧霾中的成分,從上方吸入外界空氣,下方排出幹凈的空氣。每1000立方米的空氣就可以制作出1立方厘米的結晶石,結晶石的主要材質是霧霾空氣中的碳顆粒,現在已經有很多歐洲政客都有這個結晶石的飾品,這是一項公益事業。問:看得出來您是一個非常關註能源與環境的設計師,請問您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關註這一主題麼?丹:正如我說,我們荷蘭是一個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的國傢,如果環境惡劣能源消耗過大,全球變暖情況嚴重。那麼遲早有一天,我們的國傢會被海水淹沒,就像我曾經做過的一個公共藝術設計“水之光”,就是用光影的效果讓人有一種生活在海水下面,讓人知道沒有攔海大堤的荷蘭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有一種窒息的感覺,希望可以讓人更多的關註環境與能源的問題。問:您能說說設計師在社會上應該以一個什麼身份為社會做貢獻麼?丹:我曾經說過設計要提升生活品質,所以設計師在社會上的責任就是要關註未來,關註未來的能源、環境、生活,讓人們的生活有所提升。問:您能給年輕設計師一些經驗麼?或者有什麼想說的麼?丹:對於年輕的設計師我想說,要堅持自己夢想,就像是曾經有許多人都在告訴我我的堅持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就要去做,來證明他們錯瞭。多去看多去觀察,這個世界不光隻有金錢和技術,更多的是一種想象,要對未來抱有期望。還想看更多設計資訊、設計新聞?請瀏覽文創資訊設計頻公司團體制服道責任編輯:許文雅

source:http://news.vsochina.com/design/4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