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魔術 的3個準備與心態重點

十一月13

大學社團如何準備 舞台魔術 ? 我想加入了大學社團的社員們,過了一陣子之後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 「要如何準備成果展( 舞台魔術 表演)」 在這邊提供你一些準備 舞台魔術 的心態觀念技巧等,這不只是可以用在大學社團準備 舞台魔術 ,一般人其實表演或準備 舞台魔術 也可以把這篇文章當作參考,希望這能夠對你的表演有幫助囉!

這包含了我本身大學時代的經驗,以及指導大學生社員們表演 舞台魔術 的經驗,畢竟舞台魔術這方面的資源可說是非常稀少,如果你是大學魔術社團的成員,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讓你節省大量的時間。

首先我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能不能上舞台跟你的「心態」有很大的關聯, 除非你要組的是主題式(像是有角色或是劇情等)的表演,否則單單要上舞台表演, 至少在很多方面的知識,台灣都有出中文的教學片。所以如果大學魔術社要辦成果展,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物件為主題」的路線,也就是選定一個物件當作主題, 從頭到尾都表演跟這個物件有關的魔術效果。

打個比方: 空手出牌、一球變四、光碟、扇子、出鴿、出傘

上面這些都是已經有很多教學片可以看,如果你只是想上舞台, 甚至可以直接照抄上面教學片附帶的程序即可,根本就不需要動腦筋。 (雖然我不建議這個方法)

基本的知識問題,已經解決了 (雖然還有很多細部的東西,但如果只求上舞台,這樣已足夠), 那麼「心態」是甚麼呢?

上舞台前的心態有幾個重點 1.對於練習方面 2.對於表演方面 3.對於未來方面

1.對於練習方面

我直接說重點吧!如果你不想練習或是懶惰於練習,那你就不要表演了,與其在台上出醜,不如不要上舞台。 練習是對於一個真正的魔術師來說最簡單的事,效率雖然跟每個人方法有關,但只要花時間下去一定多少會進步。 排程序才是最花時間的。但很多社團人,把表演當練習,把練習當彩排,以為程序只要排好就可以表演好魔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直接給個菜單吧,這樣讓社團人比較清楚,一般來講,最趕要在前兩周完成程序,之後就開始練習整套表演, 並且只做細修(如動作或部分效果),不做大改。

最後兩周包括周末,一天練習四個小時(周末可能更多),最後至少程序完整跑過50次, 基本上成果展表演就沒問題了。有人可能會覺得練習時間太久,實際上這對第一次要表演 舞台魔術 的人來說是剛好, 因為新手常常會犯很多有的沒的錯誤,所以練習的時候可以互相修正對方的破綻等部分, 而修正和比如練到一半道具壞掉花時間去修之類的時間算起來,一天練四個小時剛剛好而已。 由於練習的心態是你自己要給自己的,所以真的懶惰就沒辦法了,我之前指導的社員, 有幾個人真的把練習當彩排,一周只練二到四個小時(是總共),可想而知到最後在舞台上表演是慘不忍睹…

2.對於表演方面

有些人只是在舞台上操作一整套程序,並沒有把 舞台魔術 當成一種表演,這是非常糟糕的,請把自己當成一個演員吧! 這方面的解決方法,我不講太難的東西,最基本至少表情要有吧! 表情出現在效果之後,至少變出個東西要有點表情,不要整場都臭臉,這樣對新手來說就夠了。 真的不知道怎麼擺表情的可以參考一些 舞台魔術 大師的表演。 EX:FISM 2009 總冠軍 SOMA

3.對於未來方面

成果展我認為只是一個愛好者邁向 舞台魔術 的第一步,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但很多人上過一次舞台之後就不再碰 舞台魔術 甚至不再碰魔術,這對整個魔術圈來說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畢竟大家都希望一直有新血加入。

所以在組成果展程序的時候,你可以思考是不是未來要走比賽或是商業路線,如果要走 舞台魔術 比賽路線,那就最好表演你未來會用到的東西,不要未來比賽想表演空手出牌結果成果展在練光碟(不要懷疑,真的有人會為了成果展去練某一樣東西而之後就不碰了) 但有時成果展會有很多人同時想表演空手出牌,這點就必須要協調一下了(要比賽那個至少空手出牌要最熟練吧!)

要走商業路線的話練空手出牌的用處一定不多,所以練雨傘或是扇子之類角度限制較小並且效果較明顯的會比較有幫助。 舞台魔術 其實只要搞定上面的部分,要表演一套還可以的成果展程序是沒甚麼問題的,但如果真的要組出更專業的程序, 還有太多東西要講,基本上我都寫在「搶救舞台魔術大作戰」裡囉!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stage-club-3%20/

魔術如果是藝術,那真的會終將走向商業嗎?

在我剛學習魔術時,常常有許多問題,而舞台魔術中最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就是:

魔術如果是藝術,那真的會終將走向商業嗎?

這是當初在周代祥老師的舞台課程上,老師所提到的一個觀念「魔術終將走向商業」,這時老師提出了就算是比賽程序,也可以在商業場上表演,當初聽到這個觀念頗受衝擊,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認為商業場和比賽程序是要分開的。在上完課之後仍然對這個問題有很大的疑問,
所以我又特別私下問了代祥老師,老師當時的回應說實在以我那時的水準聽不是很懂,但大致上意思是我多揣摩多練習多表演就會瞭解了。

在過了幾年之後,總算是有些心得了,那麼,到底魔術終將走向商業嗎?其實這句話,對,同時也不對。因為牽扯到的因素其實非常複雜,在我看了那麼多表演以及詢問許多一般觀眾的意見,我發覺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比賽程序或是商業程序,而是「觀眾」以及「環境」。

如果你懶得看的話我大略解釋一下,一位世界級小提琴家Joshua Bell在地鐵演奏全世界最難的曲子,而他的小提琴價值三百五十萬美金,在地鐵表演之前,他在劇院演奏,每張票至少上百美元,座無虛席。而這麼厲害的表演者,搭配難度這麼高的曲子,但在地鐵中表演四十五分鐘,卻只有七個人曾停下來,收到了32美元的打賞,表演完後沒有人給他掌聲。就這件事情來看,你就會發現,其實終將走向商業這句話真的是半對半錯,

我們先來探討「觀眾」這個因素吧!

為什麼地鐵上會沒人欣賞世界級小提琴家的演奏呢?答案很簡單,在地鐵中的路人(觀眾)普遍沒有這方面的素養,就好比鋼琴演奏,像是我們這種門外漢聽鋼琴演奏,我想也只會覺得好聽,但沒辦法體會世界級跟普通高手的差異,也就是能夠欣賞音樂會的人必須要有音樂方面的專業素養。拿魔術來講的話,一般世界級的表演,拿去成果展跟拿去比賽時的反應是會有所差距的,因為成果展的觀眾會參雜一般觀眾與少數愛好者,真的會欣賞魔術表演的人只有懂魔術的愛好者以及少部分了解表演藝術的觀眾,剩下的觀眾就純粹只看效果,台風只要不要太差就好了,而程序編排和手法難度甚至創意根本看不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社團學長姐會要你「成果展程序組不出來就四處抄一抄拼湊起來就好,重點是要練台風和熟練度」因為成果展的觀眾通常也只會看台風、熟練度,效果你去抄來的鐵定不會太差。但反觀如果是在比賽的情況之下,觀眾群幾乎全部都是魔術愛好者甚至是專業魔術師的時候,普通的魔術就無法吸引他們了,即使再怎麼努力撲克牌一開四、球雙手二開八,沒反應就是沒反應,因為你沒有把程序編排好,沒有把氣氛帶上去,沒有展現出應有的台風,甚至是沒有創意,手法做得不夠精準確實,台下的人都看得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個效果,在同一個比賽中,有人二開八就是沒掌聲,而有人明明只是一開四卻HIGH翻全場(可以參考今年TMA 2013 總冠軍 胖子球先生,光是個開槍變色球就全場驚呼,在此之前多少人球變色沒反應的…)

當然,也會有成果展比賽通吃的程序,就是娛樂性夠高的程序,因為一般觀眾如果遇到娛樂性夠高的程序,也一樣能夠被帶動氣氛,如同清水總冠軍馬拉將的特務程序,不管是在成果展、比賽、甚至是普通的外場表演,都一樣能夠HIGH翻全場,除了演技、表演術高水準的演出外,就是程序娛樂性非常高。

而再繼續細分的話,你可能會有「大部分都是親子的場合」、「全是兒童的場合」、「全是藍領朋友們的場合」「全是某公司員工的場合」「全是老師們的場合」

在這些場合裡面,配合觀眾的不同下去選擇你的表演,才是最好的方法,否則就像世界級小提琴家的遭遇一般,只有七個人願意停下來欣賞你的超水準表演。當然如果有角度限制的話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第二個因素則是「環境」

環境包括你的角度限制、是否有燈光、是否能彩排等,有些表演是吃氣氛、走意境路線的,那就非常需要燈光的配合,
而且最好能夠在密閉空間表演(就是劇院型舞台),在這種情形下才可以把這種表演的氣氛炒到最高點。
(大部分手法型的表演都是需要這種環境才能夠有好的效果)如果硬是把這種表演拉到外場的話,就算觀眾再怎麼懂得欣賞魔術或是表演藝術,你呈現的效果相較於在劇院表演,仍然是大打折扣的。

而角度限制則是更現實的問題,就算燈光能夠配合你,若是你的旁邊、甚至是後面有站人,絕對會影響你自己的情緒以及表演的效果,因為站在那些會看到破綻角度的人絕對是不會給你掌聲的,所以有時候必須依據這些環境因素取捨自己的表演內容,你可以準備兩套表演,一套完全無角度限制,你也可以將原本的表演刪減成不會有角度限制的版本。

如果你想要通吃所有場合的話,幾種方案給你參考
1.高娛樂性表演(如同我上面舉例)
2.高效果型+創意型表演(如傑森彭恩的出鴿,不管是商業場、比賽場合都是非常好的)

高娛樂性表演通常是要走創意路線(劇情上、主題上)而高效果型的就是「出鴿」「出傘」這類型的表演,為了要通吃比賽的場合,所以你還必須將演技和創意提升至比賽場合的觀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結論就是,根據不同的地點和觀眾還是準備稍微不同的魔術會比較有效果,若同樣都用同一套程序去表演,能夠討好兩方完全不同的觀眾的確是有難度的…除非你有辦法組出上面講的程序:D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comercial-vs-magic%20/

不要在表演 撲克牌魔術 時用牌墊

許多人在表演 近距離魔術 ,尤其是 撲克牌魔術 時, 都會使用「牌墊」這個東西, 牌墊是可以讓桌上型的撲克牌魔術 手法更好用的一個好工具, 雖然我本身也會使用,但是那僅限於拍教學影片:D

變臉魔術表演.變臉秀.泡泡魔術表演

為什麼呢? 因為現實生活中表演時不常有牌墊能用啊! 你可能會遇到以下情形:

情況一

跟朋友聚餐到一半,突然你想表演魔術、或者朋友聊到你會魔術,總而言之就是要表演魔術, 但是剛好身上只有帶一副牌! 雖然說如果學會「終極紙牌魔術指南」(哈哈打個廣告)的課程的話, 就可以完全不用準備表演出11招的 撲克牌魔術 ,再加上需要準備的招的話起碼可以演30分鐘…

但是!在餐廳聚餐時通常桌子都很亂, 清出一點點位置就已經很勉強了, 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還給你牌墊用啊!(更何況應該不會有人扯到隨身帶牌墊吧…)

情況二

在學校下課時間,剛好又需要表演魔術…你身上剛好又只有一副牌… 雖然學會「終極紙牌魔術指南」的課程…( 略)

還有許多情形,搞不好連面試在履歷上寫會魔術都必須要臨時表演魔術, 所以很多時候要不是沒有桌子,要就沒有牌墊, 總而言之不可能讓你在完美的情況(有牌墊)下表演的!

那麼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

1.表演不用桌子的魔術(這個我的課程中有特別列表列出不用桌子的魔術)

2.習慣在沒有牌墊的情況下表演桌上魔術!

第二點特別重要,因為這必須要特別練習才行! 尤其是類似桌上假洗的手法,有牌墊跟沒有牌墊的手感是有差的, 而你必須要特意在沒有牌墊的情況下練習,才能讓你可以隨時表演需要桌子的 撲克牌魔術 喔!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pad%20/

魔術大師 Michael Ammar 教你10個表演撲克牌魔術的秘訣

這是在Michael Ammar的粉絲團上看到的,我稍微找了一下資料問了一些朋友之後大概翻譯了一下,如果有錯誤的話請指證囉:D(括號的內容是我自己的註解)Michael Ammar的粉絲團

魔術表演.小丑魔術表演.小丑魔術 折氣球

Michael Ammar的 撲克牌魔術教學 (秘訣)

10.洗牌與切牌次數要適可而止,有表達出已經將牌洗亂即可。

9.當你可以將失誤融入表演的時候(也就是可以硬凹挽救時),千萬不要承認自己失誤。(如果無法挽救時僅需輕鬆帶過即可)

8.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是甚麼。(不要卡在那邊想下一步)

7.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或沒心情看紙牌魔術 ( 撲克牌魔術 )。(其實變魔術都是要選對時機和觀眾的!)

6.盡可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觀眾上而不是你手上的牌。

5.不要描述觀眾看得到的事情(比如:我先洗個牌,我從牌裡抽一張ACE。這些都是贅詞,觀眾有眼睛他們都知道,所以這些台詞必須要適當修正)

4. 不要以為你不需要準備,就能立刻創造一套表演台詞(有些人從來不準備台詞,在表演中臨時編詞會讓表演頓很多)

3.花式並不代表魔術表演(翻譯得不是很好,感覺上是不鼓勵表演魔術時有花式)

2.如果你的觀眾臉呈現這個狀態= =,就代表你表演太多紙牌魔術了,適可而止吧!

1.不要三不五時就把牌拿著一直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洗

上面就是大師Michael Ammar給大家的一些訣竅!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按讚或是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唷!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你覺得哪一點最重要!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michael-ammar-10tips%20/

3個方法避免觀眾猜你的魔術秘密

jpg

小丑魔術氣球.泡泡秀.川劇變臉表演

又到了我們問與答的時間囉!今天要回答的問題是:

我有一個關於魔術的問題想請教您就是如果你在表演魔術,或在表演完時,有觀眾說這是xxx對不對,或者說是如何做之類的..那我應該是要用瞎掰的方式矇混過去是最合適的方法嗎?

關於這個問題,通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幾種原因,最常見的就是你是表演單招,不是一個完整的表演,所以觀眾看完之後馬上就開始回想這招的秘密,也就是說你給觀眾的感覺是在「秀招」,然後觀眾會覺得你表演魔術是在「出謎題」,而他們的任務就是「解謎」,但這完全違反了魔術表演的意義。

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才是最重要的,避免方式有幾種:

 

1.表演完整的流程

讓觀眾沒辦法喘息,一直出現許多不一樣的效果,或是相同效果不同方法達成,就像是「陰魂不散」這個經典的紙牌程序一樣,觀眾的簽名撲克牌一直跑到第一張,最後連折彎都還是可以跑到第一張,表演完之後觀眾大部分都是非常驚訝,也沒時間去想你是怎麼辦到的,因為你太多步驟,他們只記得牌一直跑到第一張,頂多問你「你是如何辦的」,而不會是「你是不是用XXX辦到的」?

 

2.選擇比較不容易讓觀眾猜到的魔術

因為有些魔術秘密實在太簡單,必須要有深厚的表演技巧才可以轉移觀眾對祕密的注意力(也就是錯誤引導的一種),但是一般愛好者比較難做到這點,所以你可以考慮選擇秘密比較不容易被猜中的魔術,至於要如何選擇這種魔術,基本上就是去找有隱性機關、技巧的魔術,比如程序中有用到TT、Reel這種,這種機關是觀眾不會知道的,他也不容易猜到秘密,如果你的原理是「遙控」「程式」

比如ipad iphone的app魔術,這種對於習慣科技的人們太容易猜中原理,效果也不如一般物品變魔術來的神奇,有時即使他也不知道原理,但是觀眾一定會猜這是某種程式去控制,如果你讓觀眾意識到這點,這個魔術基本上就毀了,唯一處理的方法就是不去使用這些原理,或是利用表演技巧去轉移觀眾的注意力

 

3.運用故事包裝

像是Dai Vernon的Triumph(勝利者),運用到的故事就是他之前表演的一個情形,這樣子觀眾會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便不會那麼在意你的魔術是怎麼辦到的了。

再來就是如果他真的刻意想要知道某個魔術效果的秘密,然後拼命去想了以後,才問你是不是用某種方法辦到,

有幾個簡單的方式應對:

1.瞎掰

瞎掰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有兩種瞎掰法,一種是似是而非的瞎掰,比如你講出一個很像是可以辦到的方法,但不是你所使用的方法。另一種瞎掰法是完全不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在瞎掰,這種就是看你瞎掰得好不好笑,好笑的話很多人就一笑置之,便不會再問你了。

2.繼續表演別招

「我接下來還有OOO的表演」,完全不理會觀眾說的,或是敷衍他之後表演別招,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剩下的我想應該你自己也能想到,我認為這個問題的重點還是在於

「如何讓觀眾享受你表演,而不是想要去猜你的祕密」

這也是魔術師真正的秘密,把整個魔術當成一個表演的話,你就會知道魔術的秘密並非那麼重要,如果你表演魔術的心態還是依賴著它本身的秘密的話,你便會很在意秘密,你在意秘密,當然觀眾比你更在意,自然而然就變成了猜謎問答的遊戲,而不是魔術表演了。

尤金.伯格曾說過,如果你把魔術的重點放在整體的架構上,那麼秘密也便不再重要。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spmagic3%20/

把魔術當志向?七種職業魔術師的類型介紹!

最近有朋友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把職業魔術師當成一生的志向這樣好嗎?…讓我們看下去

下面是答案(點開即可看到):

當魔術師沒甚麼保障

要不就準備餓死

接Case接到手軟

有份喜歡的工作之後朝職業魔術師發展

兼差

其實呢,如果是高中的話,要決定志向恐怕都還是太早了,不過如果真的想要成為職業魔術師的話,我這裡有一些想法: 首先要先確認一下

1.自己是否真的願意將魔術當成職業?

有些人把魔術當成興趣,很喜歡玩魔術,可是當興趣變成工作時,你依然能熱愛魔術嗎?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些人做事情不喜歡有壓力,以前業餘的話,練魔術、表演魔術都是隨個人喜好, 但是如果當職業魔術師的話,你就不得不去表演(不管你再怎麼累)。

而且你有時也不得不去特意安排一些觀眾喜歡的表演,即使你再怎麼愛空手出牌,你也不可能在戶外表演空手出牌, 必須要想一套能夠在戶外表演的程序,而你願意這樣嗎? 下面會介紹到幾種類型的魔術師,實際上只有一兩種魔術師適合當職業,如果沒辦法接受的話,就很難生存下去。

2.我想當哪一種魔術師?(還要思考:我有這個能力嗎?)

魔術師大概分幾種(比較有明確路線的):

一、商演型魔術師

二、教學型魔術師

三、比賽型魔術師

四、藝人型魔術師

五、沿桌型魔術師

六、創意型魔術師

七、綜合型魔術師

如果你真的想當職業魔術師,就要有心理準備你必須成為全能型的魔術師,否則就必須要專精一樣到頂級(台灣頂級甚至世界頂級)。而成為頂級也不代表就是高收入,因為有時市場仍然不夠大,你還是必須自己找尋適合發揮自己天賦的出路。

3.如果作為魔術師,我的優勢和特色在哪?

如果你想當藝人型的魔術師,最基本的就是你的長相、體態、甚至是聲音都必須要有能夠吸引人的點,否則可能經紀公司不願意簽你。

如果想當比賽型的魔術師,你就絕對不能去抄襲別人的表演,舞台上表情動作自信、你對魔術的深度都要夠,否則你連比五年也很難得獎。

如果想當教學型的魔術師,你要接受小朋友無理取鬧的情況,要能夠表演適合給小朋友們看的魔術,要知道怎麼表演魔術給小朋友看才吸引人。

等等…你必須要去找尋自己的優勢,再來選擇自己適合當的魔術師,而不是自己想當甚麼就當甚麼喔!

4.我有穩定的收入管道嗎?(我有資源嗎?)

更現實的就是,沒人脈沒資源,很容易沒案子接,相對就餓肚子了,所以一定要有資源的情況下,能夠確保自己可以自己養活自己,再下定決心當職業魔術師會比較適合。

接下來做個總結吧!

如果想當職業魔術師,就要有變成全能型魔術師的打算。 (如果你只喜歡舞台魔術或近距離魔術其中一種…可能只能餓肚子,除非是頂尖中的頂尖)

如果想兼職當業餘魔術師的話,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魔術師以外,其實很多人也可以參考: 像是FISM世界近距離總冠軍 Rick Merrill也是業餘魔術師, 但是他有世界級的實力…所以他就是工作,然後有大會邀請他就請假去表演這樣。 (這樣一說你還要有個明理的老闆。)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promagicians%20/

預防你魔術失誤、失敗的三個方法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個問題: 「如果我的魔術失敗了要怎麼辦?」 這恐怕是很多魔術師或愛好者的噩夢吧!(特別是新手,比較容易緊張)

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很有可能是觀眾不配合(俗稱奧客),也有可能是自己緊張,或是選擇的魔術太難容易失敗等因素。對於掌控觀眾的部分(也就是避免奧客產生),實在太多地方要注意,我在之前的產品「第一次街頭魔術就上手」等電子書都有提到運用一些技巧讓你可以較容易掌控觀眾,未來有機會我們再多提這方面的技巧。

那麼,先在這邊提供大家三個方法可以讓你在出錯的時候做彌補,避免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一、準備B計畫

B計畫就是當你原本的魔術失敗時,要補救時的措施,比如說你想用古典迫牌,結果失敗了,那你可能要馬上轉換模式到「不用準備也可以直接表演的魔術」,像是「勝利者」「陰魂不散」等魔術。

如果是沒有辦法銜接的魔術的話,我建議大家預先準備相同類型的魔術,比如你橡皮筋魔術失敗了,馬上再補一招不一樣的橡皮筋魔術,這有點像是雜耍時失誤的補招,但是又不大一樣,因為表演的魔術變了,但種類仍是相同的,這是要讓觀眾有好像還在表演同一個魔術的錯覺。

二、練習充足

這簡直是講到快要爛掉的話了,但仍然很多人做不到,只好在此繼續提醒,有些人常說:「我表演會緊張、會手抖,怎麼辦?」,其實原因就是你練習不夠,自信不足,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當然身體會不由自主抖起來。

我以前也是會手抖,但是過了一兩年之後就不大會手抖了,原因無他,多練習多表演而已(切記阿… )。

三、選擇簡易的魔術表演(有把握的魔術)

既然真的有時手抖問題暫時克服不了,那麼你在重要場合(如對陌生人的情況、較大型聚會等)時就選簡單、有把握的魔術吧!(越簡單操作的魔術手抖率會越低,這是我的經驗啦XD)手法越少越好,失敗率越低越好。

紙牌魔術、撲克牌魔術的話就可以找免手法的程序(Self-working),放棄那些奇幻角度才能成功的Pass、控牌法吧!雙切或洗牌式的控牌法就夠了。

失誤率低的話則可以從「觀眾能掌控的程度」來看,如果你的程序有時需要觀眾幫忙,你就要考慮到他如果做出超乎常理的舉動,會不會導致你的魔術失敗(比如趁你轉過身時,把他自己的牌藏起來),盡量選擇你可以掌控全局的魔術,可以有效降低失誤率。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mistake%20/

有必要學完(買完)所有的魔術嗎?

又到了我們一周一次的問與答的時間囉!(其實根本不固定)這次呢是朋友-Maier Magician所問的問題,以下為問題內容:

Maier Magician:

吸收魔術資訊&知識是職業魔術師必做的功課!即使是新生代魔術師亦是如此,不過像吸收過去大師們的結晶買書籍or DVD是其中的管道,但需要把"全知識"都買回來嗎XD

其實呢,這個問題問得也很好,我想我一直在倡導要學習知識理論的概念,但,這樣會產生一個問題,因為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都知道這輩子要把所有的資訊全部學完是不可能的事情(光是看完就不可能了),魔術的資訊亦是如此,不要小看魔術的知識量,蒐集的書和DVD恐怕也是一個圖書館的大小啊!(據說魔術城堡就有個圖書館專門收藏書籍和DVD唷!)

所以到底該怎麼辦呢?我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專攻你擅長(或你想學的)的吧!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舞台比賽得獎,那麼你目前所花的錢、時間、都應該在跟你的目的有關的事物上,像是把錢拿去買Foundation(舞台魔術聖經)啦、參加舞台研習會(如之前介紹過的巨彥霖舞台研習會、或是我之前與魔神公司合辦的李昂軒、黃至平教你的舞台魔術全攻略研習會),以及花錢在買製作道具的耗材、相關書籍等。

集中精力在你的目標上,自然就會出現有限的資訊讓你吸收,就不會擔心需要把「全部」的資訊都買回家了。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成為職業魔術師,那麼得先考慮你要當哪一種類型的職業魔術師:

有古早型:學招、表演、接表演,固定一套商業秀演一輩子,非必要不會在花錢在魔術上,把魔術當純工作.不會想要學新的東西。(如果是這種類型的話,你完全不用去學甚麼知識,全都靠表演來換取經驗知識,代價就是可能二十年如一日,一成不便頗無趣)

也有明星型:像劉謙、Cyril、大衛考柏菲一樣的魔術明星,條件如下:天時地利人和外加一面牆以上的魔術書籍DVD、UGM冠軍(劉謙),FISM得獎(Cyril),一個魔術博物館(大衛考柏菲)。

總之明星型的除了自己要夠帥、夠有魅力之外,還要比別人更努力(無時無刻在練習、思考魔術),才可能出頭天,想要像某個魔術師靠藝人捧紅的方式來爆紅在魔術及演藝圈應該都是不大可能的。

也有地下型:常常展現一些超強的魔術,表演非常了得,但是不常出現在大眾媒體上,參加的比賽比較多是近距離的比賽,也可能不會參加比賽,但連大師都曾稱讚過他的表演。

如:前田知洋(他還算有名了,日本節目上過好幾次)魔術酒吧Half Moon的店長 HIDE(劉謙和許多魔術大師都曾被他的表演感動)這種魔術師通常也都是內行魔術師才知道,這些地下大師有時也會忍不住發出自己的一些作品到國際上喔!

再來也有地下創作型:台灣就如簡子及李明兩位靠創意揚威國際的魔術師(也偷推薦MIX和TOUCH阿),但是這種魔術師太講求天分,我實在沒甚麼創作的腦袋,所以我還是去把古老的魔術用新的方式詮釋吧XDDD

此外這種類型的魔術師更加講求知識理論的吸收!魔術師簡子更有魔術百科全書之稱,我有朋友曾經問我一個橡皮筋魔術的起源,我怎麼找也找不到,所以請他問簡子大師,結果馬上就得到答案了,我把答案拿去GOOGLE搜尋,發覺有關這方面的資訊超少…勢必要從書籍上讀到才能夠知道答案…也就是說簡子所吸收的書籍知識到底量有多可怕…不大敢想像XD

嚴格來講是明星型和創作型比較稀有…最講求知識吸收的是創作型,只有這個類型才可能是需要學完所有知識資訊。明星型則是需要知識、表演、魅力、比賽成績等都要有一定水準(比較需要比賽成績和節目曝光)古早型就只要會表演就行了…(想成為這種就不用讀書了)

地下型則比較偏向David Penn和Craig Petty,尋找適合加入自己商業表演的魔術來讓自己更進步,偶而也會創作一些魔術,而此類型也是需要一定的知識,但只需要吸收自己需要的即可。

除了這些還有其他大方向可以供你參考:

舞台型:其實就是偏向舞台比賽型,可專攻舞台方面知識、也注重表演術、肢體等知識理論,可以細分成手法型(專攻紙牌、球等小物件的手法)一般型(走創意路線如SOMA)兩者所要吸收的知識理論又有些不同。

近距離型:可以再細分成紙牌、硬幣、橡皮筋、專攻餐廳魔術、專攻互動魔術、專攻廳堂魔術…實在是太多可以分的了!

總之,吸收的知識只要把握一個原則就好:吸收的知識就是要去運用,沒運用的話形同沒有吸收過。

天啊~感覺我挑了一個超難講的問題來回答,結構有點凌亂,但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囉!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magic-knowledge%20/

魔術大師的魔術格言、魔術名言解析 Part2

又到了我們大師的魔術格言解析的時間囉!話說上一個格言要大家好好珍惜練習自己的魔術,我每天都會擦拭自己的寶石(魔術),不知道你有沒有呢?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大師格言吧!

「魔術最重要的因素,通常在你自己身上」
馬克斯馬文 Max Maven

Max Maven是世界知名的心靈魔術大師,他現在每年都會來台灣參加TMA魔術大會,並且每年都會頒發「魔術城堡獎」給他欣賞的魔術師,還不認識他的話就來參加TMA吧!

許多人表演魔術,如果表演得不好,觀眾反應不佳,通常都會先怪觀眾,怪觀眾不配合啦、觀眾又如何.或是這招魔術太爛等等藉口。

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表演者上,表演者才是魔術的主體,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今天,任何一個人來表演這個魔術,得到的反應跟你是一樣的(假設反應都是不差),雖然好像反應不差算是不錯,但換句話說你反而沒有任何優勢了(可以說是表演不夠有特色、沒有個人魅力等)。

一個好的魔術表演者必須要花更多心思在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台詞類型、穿著等,而並非花時間在練習魔術技巧上,因為始終有更簡單的方法能夠辦到,這也是為什麼WPR裡的David Penn和Craig Petty兩人會這麼重視「魔術是否能簡單辦到」,少即是多。

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個世紀以前(其實也沒很久),魔術教授Dai Vernon最強的學生(這麼形容好像很中二)-Larry Jennings曾發明一個三明治(用兩張牌找出觀眾的牌的效果)的程序,雖然程序效果非常好,但是裡面居然包含了5個Pass在裡面,Pass在紙牌魔術中算是非常高難度的技巧,做一次就算了還必須在這個魔術中做五次!

Larry Jennings後來跑去Magic Castle(也就是魔術城堡)表演這個魔術給他的老師-魔術教授Dai Vernon看,教授看完只說了一句:Larry !這是我看過最糟的魔術了!這令Larry大受打擊,師徒還因此冷戰了一陣子。

但為什麼教授會這麼說呢?因為他深知,真正好的魔術是不能這麼複雜、困難的,真正好的魔術必須簡單、容易完成。所以重點根本不在於魔術本身,而是在於「你」,魔術只要效果夠好,能夠簡單完成,剩下的就全是靠魔術師如何詮釋這個魔術了。

所以,魔術師才是一個魔術的根本,如同一部電影,如果沒有演技精湛的演員,那麼再怎麼好的劇情、特效的電影也能夠被演爛。觀眾關心的也是「人」,而不是「魔術」,所以,你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越早發現自己的表演風格,你就越能夠駕馭魔術,就不用再依靠魔術效果來讓觀眾感到驚奇了,因為觀眾不在乎你表演的魔術,而是在乎你如何表演魔術。(不然為什麼大衛,劉謙和Cyril可以表演橡皮筋表演到紅遍全世界而其他的魔術師還在找尋那些「神招」,當然不是說效果好的招不重要,而是表演技巧與魔術技巧比重應該相反)

說了那麼多,總歸一句就是要讓自己變得特別,有自己的風格!Max Maven還曾說過另一句話「如果你不特別,那麼我們並不需要你!」

所以魔術城堡獎才會那麼難拿,因為Max Maven只需要特別的人!那麼今天格言探討就到這邊告一段落囉,有問題歡迎按贊在底下留言(?)。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word2%20/

魔術要如何走出一條路?

魔術要如何走出一條路?這是一位讀者Lu Alvin問我的問題,我覺得他問得非常好,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所以我在這邊說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首先,這個問題我們先從「魔術很普遍,很多人會,魔術師怎麼混?」這點來分析一下吧!

雖然現在網路及電視上都有許多魔術表演可以看,魔術破解也很多人都做過,也許也有一些人會魔術(大部分只能說會變或是會操作甚至只是知道秘密,會表演魔術的人是非常少的),但,真的有那麼多人會(或是知道)嗎?

通常會停留下來觀看魔術表演(或是魔術破解)的節目、或是自己主動搜尋魔術破解的人,其實多少都對魔術是有興趣的,這些人實際上都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魔術愛好者或是魔術師。所以我認為重要的不是多少人知道魔術的秘密或是會變魔術,而是對魔術的觀念是否正確

那甚麼是正確的魔術觀念呢?第一點就是如何當個好觀眾,不管是看任何表演(不僅是魔術),尊重表演者是應有的禮貌,被隨便插嘴或是破梗(只因為看過類似表演,就講出自己認為會發生的事情,不一定是破解魔術)。

再來就是魔術知道不等於會變,會變不等於會演,如果沒有這個觀念的話,恐怕看到任何魔術都會覺得「我只要知道秘密,我就會表演,魔術師根本算不了甚麼」。這是非常可怕的,也許這樣的人他會魔術,但是他表演完也許就直接將秘密跟其他人說,甚至還會以嘲諷的語氣表示「這個魔術沒甚麼對吧?秘密就這樣而已」。

也許這樣能夠得到身邊人的一些崇拜,但絕對不是持續的,並且這樣也是非常傷害魔術的行為,並非「破解魔術=傷害魔術,而是對魔術的藐視態度傷害魔術」。

相同地,如果只是知道秘密就隨處表演,破綻百出,又或者根本提不起觀眾興趣,表演得差勁同樣也是傷害魔術的行為,因為其他魔術師必須重新花時間才能夠扭轉觀眾對魔術的偏差印象。

所以我們應該時時注意:

  • 自己的表演是否會讓觀眾提不起興趣?
  • 你的素材有沒有選對觀眾?(適當時機表演對的魔術給對的人看)
  • 你自己跟得上自己的魔術嗎?(你能夠駕馭它嗎?)

避免讓我們成為傷害魔術的表演者。

綜合以上的觀念,如果接觸到魔術資訊的這些人有正確的魔術觀念,那麼就不必擔心他知道多少秘密,或是他會多少魔術、看過多少魔術表演了。我以前剛學魔術時,最常表演的對象就是我的室友們,我也因為初學,所以常常露出破綻,也會因為想請他們幫我看我是否有把手法做好,而告訴他們手法的原理等。

雖然室友們並沒有學魔術也不會表演,但他們能給我「觀眾真正的想法」,而這些朋友我也知道,他們不會隨意將這些秘密透露出去,在外看到其他表演者表演魔術時,也不會做出越矩的行為(比如公開破解秘密或是破梗)。

而且他們也懂得欣賞魔術表演,知道魔術這門藝術並非知道秘密就可以成為魔術師,當這種有正確觀念的人越多,反而對魔術是幫助,因為會有越多人會欣賞魔術表演。(也因為這樣拿給他們看劉豪鎮的表演反而會嚇到他們,因為他們無法想像手法能表演成這種境界)

正確觀念的觀眾+正確觀念的魔術愛好者,會讓魔術更加蓬勃發展(這樣來魔術大會的人才會多啊!)

總之,越多人學魔術會好啊!但是就是不要觀念錯誤就對了。另外也不大需要擔心魔術師混不下去,就算情況真的很差,很多觀念錯誤的人都知道秘密,我想這也不影響有認真思考魔術該如何表演的魔術師,比較需要擔心的是一些初學者,因為初學者們最需要的就是觀眾給予的鼓勵,但當觀眾對魔術產生輕視的態度時,初學者的表演就會變得更加無趣(因為初學者容易受觀眾影響 )。

這樣子一來想學魔術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受到太多打擊),所以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正確心態看魔術囉~希望哪天真的能有大學有魔術系!另外補充一點…電視上看魔術跟現場看魔術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所以現場表演永遠都有優勢的。

再來就是沒網路的時代還比較好,感覺魔術已不再神秘了,未來的時代,魔術會走下坡嗎?實際上呢?我個人是覺得「還差得遠」

最近我買了一個新產品叫做Booked (有在Follow最新資訊的應該知道,這個東西讚啊!),裡面的原理其實在Juan Tamariz的書裡有個類似的方法(不曉得原案在哪),但有些許差異,這些差異讓這個魔術變得更加神奇,所以魔術一直都在進步,尤其是現在網路的時代,資訊非常發達,所以許多魔術師得以輕易交流,創造出更多神奇的魔術效果,有網路未必不是件好事!不然很多資源早期都只有大師才有,一般人只能從非常入門的書籍知道魔術的存在。

除了一直在進步的魔術以外,其實行家都知道,「神招都藏在老書裡」。言下之意就是很多好魔術早就存在,但你卻完全沒看過!學了越多,反而覺得知道得越少…這真的各個領域都適用,

剛學魔術時,覺得魔術好神奇,好多都不懂。過了幾年,覺得魔術好像都懂了,幾乎表演都能夠看出端倪,覺得魔術極限到了再過幾年,才發覺自己真的太渺小了,魔術的世界如此寬廣,根本沒有極限….

連學魔術多年的人都還是常常被一堆魔術嚇瘋,我想是完全不用擔心一般觀眾會看電視、網路破解會讓你沒招可以表演啦!(就算他看過破解,你表演得好他仍然看不出來喔!請參考魔術真正的秘密~不知道這篇文章嗎?點我索取免費電子書之後就會收到這篇文章囉!)

所以,只要好好學習,以正確的觀念、態度前進,我想魔術在現代要走出一條路仍然是可以的,不用擔心這些問題!

除非…哪一天科學家真的突破物理限制,創造出甚麼時光機、念力增強器之類的黑科技…這是我唯一覺得魔術可能會變弱勢的情形(不過即使如此我相信魔術仍然不會消失)。

1-1

魔術師法拉利

參考資料

http://hatemyhat.com/magicalw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