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玉:從設計師到創業者,是修行也是緣法

團體服出現在ECI大會上的蘭玉,還是梳著她標志性的長馬尾,身著一襲簡潔的紅裙,綻放出明媚的笑容。她向與會嘉賓展示瞭不久前跨界聯合華為推出的玉色高級定制手機,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悄然展現出東方仁德之美。向世界傳遞東方文化是蘭玉始終堅守的信念,被業內譽為“高定婚紗女王”的她,已經成為常駐巴黎和紐約兩大國際頂級時裝周的設計師。去年,LANYU第七次躋身法國高定周,在西方時尚文化的中心大膽推出“閨秀”主題,在致敬《紅樓夢》的同時更賦予傳統女性氣質以現代之新生。學古典芭蕾出身的蘭玉二十年前也許不會想到自己將成為服裝設計師,作為蘇繡作坊傳承人的女兒,她的人生又似乎早與針線結下瞭不解之緣。時至今日,蘭玉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成長最迅速、最具影響力的85後婚紗禮服設計師,從2010年開始,她憑借為羅海瓊、胡可、董璇、謝娜等明星定制婚紗而聲名鵲起,為多位明星設計的紅毯禮服更屢次成為關註焦點。蘭玉在商業上的成功既源於優質的設計,亦與品牌的建構與推廣不無關聯,“一筆一畫源自真愛,一針一線皆是修行”,正是蘭玉通過自己的服裝設計想要表達的終極理念。縱然商海浮沉,她從未放棄自己的初衷。“左右逢源”:兼顧設計的靈性和企業的發展2005年,在北京服裝學院讀大二的蘭玉,就在學校附近開瞭一傢工作室,工作室隻有9平方米,下一件衣服的面料要靠賣出上一件衣服所獲的利潤,即便如此,她的生意還是做得有聲有色。2008年畢業之後,她的工作室被中紡收購,她本人也成為中紡的設計師,然而,這段職業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我在商店裡看到自己的設計時感到非常痛苦,因為我的設計被改得面目全非。”蘭玉決心創業,要做屬於自己的設計,她赴紐約時裝學院進修,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在美式文化中培養起瞭自信,更深刻地認識到瞭自己在東方的根。回國之後,她不惜斥巨資將工作室收回,團體制服用自己的名字為其命名,真正走上瞭創業之路。從設計師到創業者,蘭玉的轉型之路也並非沒有經歷過陣痛。人們往往認為設計師創業非常簡單,平面設計師隻需要一臺電腦,時裝設計師隻需要把版做出來拿給工廠就萬事大吉,“大傢誤以為隻要做出來的東西很受歡迎就能創業——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蘭玉意識到,創業需要具備非常全面的能力,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絕不僅僅是設計上的問題,而是要對公司運營的各個過程負責,對公司裡的每一個人負責,包括裝修、水電等細節問題都需要團隊領導來把關。“創業就要做好當一個大管傢的心理準備。”她笑道。走入創業的圈子,蘭玉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與原先的設計師行業完全不同的環境,工作不再那麼自由,除瞭設計作品還需要時刻關註市場的動向,如何一步步從小型企業成長起來,如何與更多強勁的對手競爭,蘭玉無時無刻都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意味著她必須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360度地為自己賦能。“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選擇自立門戶,相比蘭玉最初創業之時,他們享受著無數的優惠政策和眾多投資人的支持。蘭玉對這批新興創業者很看好,“雖然出道早給我們積累瞭豐厚的資源,但是年輕設計師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這些‘中老年人’沒法比的”——她戲稱道。當前市場趨向飽和,競爭愈加激烈,年輕設計師更應該把自己的銳氣做出來,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打法,方能立足。當然,創業也並非年輕人的專利,正如褚橙一般,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遑論中年設計師在處理企業問題時更顯成熟風范。“如果想創業,就要多關註設計以外的能力。”LANYU品牌的發展方向正顯示瞭蘭玉出色的市場研究能力。一開始她認為應該專註復購率最高的時裝,但是中國已經有很多制造業起傢的大品牌,創業公司很難在其中分一杯羹。後來她發現,婚姻對於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婚紗定制雖然在老一輩主張實用主台灣製 團體制服義的人那裡不易被認可,當人們越來越講究生活方式的時候,一身獨特的嫁衣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高端產品。蘭玉的判斷是準確的,她的設計讓女明星熱淚盈眶,從婚紗定制到時裝高定的延伸也走得格外順利。近年來,蘭玉又做瞭很多跨界合作,將婚紗元素融入電影《分手合約》、電視劇《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中,在戛納電影節舉辦蘭玉主題晚宴,除瞭華為手機之外,還陸續推出融入蘭玉元素的產品,包括與浪琴合作的帽子,與勞斯萊斯合作的、名為LANYU的汽車,與膜法世傢推共同出的面膜、與維達共同推出的紙巾等等,不勝枚舉。“看一個品牌的定義,就要看這個品牌的朋友圈”,蘭玉推動的行業聯動於整個設計行業而言都有示范作用。註重企業發展的同時,蘭玉始終提醒自己要保持設計上的靈氣,設計師關註產品,創業者關註市場,但是產品就是市場,她經常處於矛盾的境遇中。如何去探求流行趨勢,如何去創造更便利的生活方式,如何保持對市場的敏感,作為創業者的蘭玉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觸角伸出去就不能收回來”,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尋找二者之間的微妙平衡——就目前的成績來看,蘭玉已經做得很優秀瞭,她仍保持著創作的熱情。“由表及裡”:將東方哲學的精髓轉化成設計“將中國文化融入服裝設計,於我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我很喜歡。”蘭玉有很深厚的唐宋情懷,她一直將宋徽宗稱作自己的男神。在她的設計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雲肩、緙絲等極具東方代表性的元素,“一顧·再顧”系列作品將漢服的“交領右衽”、“系帶隱扣”等特點與現代元素融合,再現李夫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絕美風姿,以竹青色、鴉青色、檀色、黛藍色、胭脂色等色彩烘托東方禪意。以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工筆花鳥為靈感來源的“蝶舞迷香”系列更融入瞭蘭玉感性的愛,絕美而悲涼的書畫化身蘇繡,徽宗生不逢時的人生境遇與女性的愛情觀相互照應,上演瞭一出團體制服 POLO衫極具東方美學特質的服裝秀。向世界傳遞東方雅致之美,是蘭玉的夢想。有的中國設計師完全不涉及中國文化,有的則熱衷於疊加簡單的中國符號,蘭玉與二者皆不同,她設計的東西從來都不是西式的廓形加上東方的點綴,她想要傳達的是潛藏在中國文化深處的、根深蒂固的特質。她不喜歡用太過典型的東方符號,不願在世界舞臺上被認為是簡單地販賣文化符號,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同時也要求設計師要有所選擇,不能做簡單的“復制+粘貼”工作,把變臉、火鍋都搬到設計裡。目前,時尚設計依然是以西方審美為中心,外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依然狹隘而充滿偏見,作為中國設計師更不應用大龍袍、清宮戲來束縛自己。蘭玉喜歡從東方的哲學出發來做設計,譬如禪意、留白、平衡等等,剝離東方文化的表面圖像,挖掘內在的核心。將哲學與服裝結合起來是很難想象的,想要表達真正源出於東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需要設計師巧妙運用多種設計語言,方能在不損害整體效果的同時讓觀者理解。蘭玉強調,一定要沉下心來去研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然後才能將其轉化為設計,制作成產品,“如果你腦子裡和心裡的格局很窄,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很窄”,想做出好東西,設計師要有“甘面壁讀十年書”的覺悟。最初選擇將東方文化融入自己的設計,隻是蘭玉的個人行為,而不是一個市場導向的決定,時至今日,建構文化自信成為重要課題,蘭玉的嘗試已經成為一個頗具象征意味的行為。從事著傳統的服裝制造業、出身於蘇繡作坊的蘭玉一方面應和著手工藝人的匠心傳承,一方面又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站在巴黎或紐約的街頭,蘭玉更能體會到自己來自東方的根,感受到將東方文化傳播出去的責任感,她總是說,“把中國元素附著到服裝設計上推向全世界,我的心非常安定。”還想看更多設計資訊、設計新聞?請瀏覽文創團體公司制服資訊設計頻道

source:http://news.vsochina.com/design/43912.html

UI設計師的忠告:你要發現比技法更重要的東西

台北團體制服一年時間過去,又有一些小年輕即將沖出校園,又有一些設計師將成明日黃花。剛畢業的前幾年對於一個人的職場生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是奠基性的一段時期。曾經聽一個很有經驗的設計師說過,不僅僅在於外部環境,你對第一份工作的態度以及熱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你今後對工作的認知,所以第一份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我就結合自己這一年多的工作來談一談UI設計師在初入職場需要看見的比技法更重要的一些東西,借以給後人警示吧。不要被浮躁的時代帶偏在這個時代中生存,我時常感覺到焦慮。每天在需求之間疲於奔命,做著差不多的工作,終日忙碌卻也總是庸碌;每天都會有新的詞匯出現,隔一段時間設計風向就會變上一變,每天都要拼命地學習,才能看上去不被這個時代拋棄,然後再拼命地忘記。日復一日,循環往復。相信很多設計師遇到過或正在經歷一樣的困境。尤其是初入門的設計師,經驗尚淺,想要學習卻不知先學哪裡,聽說最近C4D比較火所以學個C4D,聽說設計師也要懂點代碼所以學點css,聽說最近全棧設計師很火所以我要啥都懂…但是為什麼學瞭這麼多卻感覺越學越亂?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不要被這個時代帶偏。「全棧設計師」這個名詞剛出的時候,一時間萬人空巷,仿佛人人都成瞭全棧設計師,然而我們的工作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隻有雨後春筍一般絕地而起的新培訓班;當大多數人都在繪制2.5D插畫、用C4D制作出一些絢麗得撩人的海報的時候,仍然有一些人堅持在自己的風格領域磨礪。我們總是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要知道,卻最終什麼都隻能觸到皮毛。並不是說你不是全棧設計師你就沒有瞭出路,作為設計師,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要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和獨一無二的設計價值觀,建立起自己的價值壁壘,創造不可替代性。而你的價值壁壘一定不在於風口上的一些名詞,而在於手中的工作,眼中的世界,對細台中團體制服節的琢磨,對問題的思考領悟,對規律的歸納總結。工作管理很重要在工作中有些地方容易被忽略,例如對自身工作的管理能力。我一直相信的一點是對全局的把控和規劃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並不是說一個設計師20歲做的是搬磚的工作,30歲就可以理所應當地做管理的工作瞭。有很多人即使到瞭那個年齡,即使經驗豐富,但是在管理上面還是有很多問題,這說明他最基礎的,從一開始對自身的管理就沒有做好。所以我認為,如果你在十年後想要成為一個管理者的角色,在當下就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做好對自己的工作管理。或許是因為筆者所負責的產品和團隊協作有關,所以我會花許多時間去研究適合自己的工作管理以及團隊協作相關的一些軟件。遺憾的是對於自身的工作管理這一塊還沒找到特別符合我心智模型的產品,目前隻是在印象筆記中列表整理,追蹤的內容有:項目、負責人、每日進度、周進度、已完成的設計(需要進行復盤)。有些設計師可能會覺得這些細碎的瑣事為什麼還需要專門的軟件來管理,為什麼還需要專門的協作應用來進行溝通。有這種想法的需要要警惕自己有可能正在成為一個不願意學習新事物的人。曾經我也仗著自己記憶力好,上司給的項目可以銘記於心,所有的細節都不會遺漏,但是工作久瞭就會發現,這個會隨著你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年歲的增長變得力不從心。我開始在小本本上記下這些,開始在記事本裡記下這些,開始尋找適合進行工作管理的軟件,讓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條理,讓大腦釋放出一些空間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也有些設計師可能會覺得自己寧願花更多的時間去做好設計,而不是研究這些虛的東西。但實際上增強自己的軟實力能讓自己更具競爭力。就如《google工作整理術》一書中提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更加辛苦地工作,你本來已經夠辛苦瞭。你真正想做的是更加巧妙地工作——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技術,繞開社會高雄團體制服強加給我們的種種制約。”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自問自己長久以來也看瞭不少的書,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卻很難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組織和表達;而且隨著年歲漸長,少年時過目不忘的本領退化成瞭過目就忘;漸漸覺得自己每天做著差不多的工作,沒有辦法學到新的東西……因為這些問題我曾經很焦慮很迷茫,但漸漸發現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出自於自己沒有一套學習、組織、記憶的方法,思考問題也很表層,半知半解囫圇吞棗。在瞭解到這一點之後突然感覺自己的世界豁然開朗瞭。我在想,若是我一直沒有參透這一點,或許工作再久,我都沒辦法獲得更多成長。在發現這一點之後,我開始結合自身的情況嘗試建立知識體系,並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梳理。這個知識體系一定不會是永恒不變的。需要根據行業和自身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並且不斷往其中註入新的內容。並且我開始把自己曾經忽略的東西一點點撿起來,開始深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細節,從中獲益匪淺。比如說:因為應用中控件體系混亂,和交互設計師對接出現一些問題,開始研究組件控件體系和android、iOS的規范,雖然之前也有研究過,但還停留在一個比較淺的層面;因為簽到web端頁面缺少規范遇到的問題去開始研究ant design和element,並且仿照著出瞭一份簽到web端的設計規范;因為要做工作匯報的文本排版而去研究瞭提升文本可讀性相關的行高、段間距、對齊方式、顏色對比度等等要素。透徹地研究,思考,組織,將它們註入我的知識體系,最後表達,分享,最終沉淀為自己的東西。可以去學習和思考的東西很多,任何一個小點都可以深挖,甚至是一篇文章裡的一個名詞。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設計大v在設計網站上發的文章其實說的也是一些非常小的點,這些小點或許都是我們在設計中遇到過的問題,但他們能從這些細節中發現問題,總結出一些規律,同時還能梳理出一篇文章polo衫,講的是鞭辟入裡頭頭是道,而你卻隻能在一旁想不服卻又不得不服,根源就在於你沒有細心觀察過,也懶於去理解、思考。與其花時間看很多篇知乎,不如自己動手寫一篇文章。與其花時間去做一份華而不實的年終總結,不如好好對手中的各個項目進行總結和歸納。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坑是比一個好看的界面要寶貴得多的財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記得很久前的轉正評審上有個評委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想要做這份工作?”“看到有人在用你設計出來的產品,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這是我當初的回答。如今,幾百個日子過去,經歷過焦慮、麻木這樣無數雜陳的情緒後,有一天,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室友跟我聊天時候提到:“豆丁,那個加班簽到是不是你們做的,我朋友圈裡有個人經常分享。”聽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我感覺到瞭一種跨越時間空間的成就感,這種感覺真的很神秘。當時還有另一個評委問瞭我一個問題:“你才工作幾個月,為什麼ppt上面寫著「設計道路艱險」,你經歷瞭什麼讓你寫出這句話?”“這指的隻是我內心對我自己的設計的一種要求。”這是我當初的回答。如今,一語成讖。在工作中真的遇到各種各樣挫折:因為不熟悉業務而踩的坑、因為職責范圍不明晰而背的鍋、因為技法所限畫不出的想法、因周遭變動而產生的焦慮、被盜用的工作成果、反復修改的設計稿、不負責任的隊友、職場關系、工資倒掛。而我也一直在尋找答案。在那份轉正答辯ppt的最後一頁上我寫瞭這幾個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今,身邊有很多交互設計師從前做的是UI設計,也有UI設計師正在轉崗,也有同事內心蠢蠢欲動。我想說的是,不論做的是交互、UI、甚至是產品,隻要不忘記當初為之興奮為之努力的那個初心,就不會失去不斷向前的勇氣。

還想看更多設計資訊、設計新聞?請瀏覽文創資訊設計頻道責任編輯:許文雅公司團體服p>

source:http://news.vsochina.com/design/43916.html